学院导航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国际交流
学生管理
招生就业
党团工会
校友工作
口译大赛
欧洲学院举办“翻译、传播与新时代社会建构”学术讲座
日期:2023-05-16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5月11日,由研究生院和欧洲学院共同主办的“翻译、传播与新时代社会建构”学术讲座在求是厅顺利举行。作为“研究生翔宇学术大讲堂”的系里活动之一,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了中国科学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院院长、江南大学外国语陈伟教授作为主讲人。欧洲学院院长蒋璐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本次活动。

陈伟教授强调,外语学习和学科发展首先取决于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一方面,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更新,新世纪外语学科在体系上发生了关键变化,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成为重中之重。另一方面,科技发展对外语学科具有颠覆性的影响,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力驱动了翻译活动,人工翻译领域亟需探索出自己的路径。

陈伟教授从宏观的角度指出外语和翻译学科不能关起门来做,要考虑所处的具体历史时空,在新时代从外语人的角色逐渐转向传播人,在传播学的体系下重新思考外语翻译活动。他引用丹尼尔·平克的全新思维能力,阐释了当今社会对外语工作者的要求:审美、整合、共情、讲故事、会玩和意义感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外语教学方向。

随后,陈教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具体的互译例句,点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感受和把握原文的美,并准确考量译句的文化语境和社会建构性。同时,他引导同学们思考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的差异,阐述译者有血有肉的审美体验。如果仅仅将外语专业定位为语言服务,就会抹杀外语工作的灵魂。

陈教授指出:翻译就是文明,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科学技术对翻译领域的冲击,却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进行实践,而外语翻译实际上是要做文化政治实践。这一功能要求外语学习者和工作者加强审美感受和深度研究能力,成为翻译领域的社会构建者,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进一步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作出贡献。

讲座最后蒋璐院长对活动进行了总结,点明讲座的启发在于思考如何培育通观性格局,如何获得世界学者对我国文化价值观的理解。陈伟教授耐心地解答了现场的提问,引导大家站在传播的角度上反观翻译,以传播学的知识反哺翻译。


教研动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