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导航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国际交流
学生管理
招生就业
党团工会
校友工作
口译大赛
欧洲学院德语专业举办“德语大城市文学:话史与探源”专题学术讲座
日期:2024-04-12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449日下午,图宾根大学伊雷妮·胡塞尔博士(Dr. Irene Husser)在求是楼812教室作题为“德语大城市文学:话史与探源”(Geschichte und (vergessene) Ursprünge der deutschen Großstadtliteratur)的学术讲座。德语系李沛霖老师主持此次讲座。

胡塞尔博士就“何为大城市文学?”这一问题,从主客体颠倒、大城市主体性、感知的危机、新感知形式的产生、个体与大众的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现实主义、社会学视角等方面展开论述,为同学们勾勒出大城市文学的清晰轮廓。

讲座过程中,胡塞尔博士指出,大城市文学与其他文学类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文本中“城市”不再作为情节发展或人物塑造的背景板,而是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城市”主体性在其中突显,其典型代表为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的作品《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1857)。与此同时,人作为原本感知城市的主体被钝化,获得的往往是对当下具体事物的即时性体验(Erlebnis)而非经过理性抽象所形成的经验(Erfahrung)。而在迄今研究中较少涉及的19世纪初副刊文学、游记、纪实文学等经典之外文本则为大城市文学提供了社会学和道德向的语汇,涉及了阶级、贫穷等届时较新的话题,而这些话语直至19世纪末的自然主义文学中才进入严肃文学的范畴中。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胡塞尔博士对 “德国大城市文学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大城市文学之异”、“大城市文学女性作家的创作偏好”、“初到北京的感受”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讲座内容充实,同学们获益良多。





教研动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